top of page
搜尋

成為社會的一份子 採訪心理系 傅晧倫
向外傳播,向內紮根──推廣台灣傳統文化 穿著簡單、聲音沉穩的晧倫,緩緩地向我們道來他的經歷。晧倫因為曾修習過「夏日台灣祭」課程,並且從中得到許多啟發,所以後來再度回到課程團隊擔任助教。「夏日台灣祭」這堂課主要是在學習如何開發VR遊戲,使海外玩家不用親自到台灣來,也可以藉由這...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25 次查看
0 則留言

跨領域的重點是目標 土木系江昱緯
「跨領域,對我來說只是手段,重要的是你有一個想要完成的目標,這件事比較重要。」剛從成大主修土木系輔修建築系畢業的江昱緯聊到過往參與過跨領域專案的經驗,說出了那段日子的心聲。或許在這個漫天喊著每個學生都要是「斜槓青年」、「T型人」的時代,我們漸漸忘了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跨領域,還...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3 次查看
0 則留言


始於好奇的一趟旅程 採訪光電系楊于霆
撰文:張翠文 課程之始 光電系、天文社以及Python,不同領域的知識交織在同一人身上。就讀光電系的于霆,在大一那一年從Coursera平台上報名了Python Basics的課程,問起為何于霆專業領域是光電,卻對程式設計有興趣,于霆靦腆地跟我們說,一開始是因為朋友跟他介紹...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7 次查看
0 則留言


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就去探索! 採訪企管系郭郁婷
撰文:張翠文 集結不同於一身 成功探判、韓語跟心理學,乍看之下毫無關聯的三者,在同一個人身上一起呈現,企管系的郭郁婷同學,就是連結這些不同領域的學生,他藉由學校的成功深耕扶助計畫申請經費,藉由Coursera這個課程平台修習課程,並且藉由學校經費申請證書。然而,為什麼郁婷會...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3 次查看
0 則留言


科學宅的跨域歷險 採訪生科系藍以峻
成大iGEM2019、iGEM2020連續兩年榮獲全球最佳硬體獎及其他多項大獎,其中的功臣之一是目前就讀成大生命科學系的藍以峻,熱愛科學的他,興趣之一是吸收科學新知及研究新論文,講到科學相關的話題時,眼神就閃著耀眼的光。同時也很照顧沒有科學背景的其他同學,盡可能地用簡單的方...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0 次查看
0 則留言


保持耐心不斷迭代 採訪都計系趙啟峰
獲得2020放視大賞行動遊戲創作組銅獎的《Kyronus 開拓者》,開發團隊中的UI/UX(User interface / User experience)設計師是剛從成大都市設計學系畢業的趙啟峰,勇於嘗試各式各樣不同事物的性格,從他過往參與成大單車節、畢聯會、美學跨領域...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7 次查看
0 則留言


為地方重新注入活力 採訪都計系 林宏翰
目前就讀都計系大四的宏翰,從小跟著父母走遍台灣大大小小的鄉鎮、了解各個鄉鎮的特色,這也使他對台灣這塊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因此,宏翰在大二下修習了由都計系張秀慈老師開設的「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在課程中,張老師帶著學生們前往台南、高雄等泥岩惡地地質區域,與惡地在地組織共同協力...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7 次查看
0 則留言


物理學靈魂的醫學生與Stanford高材生 採訪陳乙軒
「在一個被值班、研究、準備面試的多方夾擊下,被打亂正常生活作息而失眠的凌晨三點,忐忑的點開Stanford寄來的郵件。看到上面寫著 we are pleased to offer you admission to the PhD...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2 次查看
0 則留言


電機和地理之間的火花 採訪林寰鐸
身為台南人,感受到台南公車的不便利之處 林寰鐸從高中以來就對電機、地理以及資訊非常有興趣,高中也做過地理相關的小論文。上大學時雖然選擇就讀電機系,但也不忘在本科課程以外的時間去修習測量系的課程,繼續充實自己各方面的興趣。在大二大三時,透過跨領域課程的學習,林寰鐸逐漸瞭解到自...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3 次查看
0 則留言


熱愛外交的世界醫學生聯盟會長 採訪醫學系李柏錦
2020年寒假,正值COVID-19抗疫期間,在盧安達召開的第69屆世界醫學生聯盟3月大會,由成大醫學系大六學生李柏錦脫穎而出,當選第70屆會長,他同時也是25年來第一位亞太區出身的會長。 積極探索興趣,增廣見聞、豐富見識...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 次查看
0 則留言


跨領域是妥善解決問題的必要之路 採訪創產所林莞婷
大學就讀成大政治系的莞婷在大二因為修了三創與設計思維的課程,開始與「設計思考」結下了一段深刻的緣分,成為莞婷後來參與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跨領域專案與競賽的神兵利器,同時也是在各個不同領域之間共同的溝通語言。回顧過往參與的跨領域專案,大二的三創與設計思維及後續工作坊,大三一整年...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3 次查看
0 則留言


從自主學習邁出文學院 採訪外文系吳映璇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生活中不再有童話出現的蹤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底下,吳映璇在網路上看到成功大學高教深耕計畫「課程學習—線上學習」安心學習獎助學金的公告,在完成英國的數字教育平台FutureLearn中,任何領域方面的線上學習,學校即可以全額提供線上課程費用,這對於熱愛學習、...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3 次查看
0 則留言


18歲的我遇見iGEM 採訪生技系林孟謙
確立目標 剛進入成功大學生技系懵懵懂懂的孟謙,藉由一場迎新活動認識了iGEM,「這個競賽不只能夠出國開拓視野,更能在準備過程中學習成長。」學長姊們的分享深深吸引了孟謙,讓他走向不同於其他人的大學生活。 成大 iGEM 團隊是由各系所學生組成的,目的是為了參加每年由美國MIT...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36 次查看
0 則留言


誰說資訊系只能寫程式 採訪資訊系吳孟純
陪伴機器人服務系統設計實作課程 成大資訊工程學系要求每位學生在畢業之前都需要完成一個資訊專題。學生們在大三下必須加入實驗室與教授合作,利用在大一、大二,和大三上學期修習的資訊領域專業知識以及軟、硬體程式能力,動手實作一個資訊小系統或小模組,孟純也不例外。在實驗室教授建議下,...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3 次查看
0 則留言


當資訊遇見關懷 採訪資訊系林慶瑞
偶然的開始 沒有什麼轟轟烈烈、戲劇化的開頭,慶瑞說起自己跨領域的起始,只有平淡的一句:「大學的時候偶然選到一堂陪伴機器人的課。」陪伴機器人與服務系統設計是由慶瑞的專題指導老師資訊系盧文祥教授和工科系、工設系三系合開的科技部化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課程。在他的小組中,資訊系負責機...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66 次查看
0 則留言


機械系出身的VR遊戲設計師 採訪機械系方柏翔
啟蒙引導,自我學習—在BENQ產學合作找到Coding的興趣 方柏翔現在為成大機械系大四的學生,偶然一次機會下,在心理系楊政達教授開的通識課?中,柏翔的目光被課堂上實驗室招收專題生PPT吸引,由於本身就對使用者數據分析和Coding有興趣便毫不猶豫就投入楊政達教授的實驗室,...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04 次查看
0 則留言

回到大自然最初的起點 採訪不分系湯若綺
穿梭在成功大學員生消費合作社討論台南在地小農與經營轉型如何與時俱進;實際走入田野以設計思考出發製作友善農耕之竹製育苗盤;鏡頭再聚焦於宜蘭稻田中看似如人生一進一出水裡打造一條讓魚與蝦游出田中,不因缺水而死亡的「魚路」。湯若綺是今年大四不分系學生,一路上從成大頒發優秀高中學生就...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30 次查看
0 則留言


跨出國際,深入在地 採訪經濟系吳怡君
撰文:張翠文 從香港到台灣,再從課堂到社區 當怡君跟我們說起在台南左鎮協助社區發展的經歷時,我們才知道:原來在她勇於「走出課堂」的背後,其實早就有過「出走」的經歷。 身為香港人的怡君,因為想要看看更廣大的世界,於是毅然選擇飛往台灣南部的國立成功大學就讀, ...
2021年5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65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