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電機和地理之間的火花 採訪林寰鐸

身為台南人,感受到台南公車的不便利之處


林寰鐸從高中以來就對電機、地理以及資訊非常有興趣,高中也做過地理相關的小論文。上大學時雖然選擇就讀電機系,但也不忘在本科課程以外的時間去修習測量系的課程,繼續充實自己各方面的興趣。在大二大三時,透過跨領域課程的學習,林寰鐸逐漸瞭解到自己想走的方向,不僅僅是單純的電機,而是結合資訊相關的跨領域組合。因為系上也有資訊組的老師,林寰鐸大二大三時便去找這些老師做專題,精進跨領域的合作學習。剛好當時老師的專題也著重在城市科學的領域,因此也會利用到地理資訊系統相關的能力。對於林寰鐸來說,剛好都符合自身興趣、也有相對應的能力,於是就開始接觸所謂的「跨領域專題」。



林寰鐸的研究計畫從參與科技部大專生計畫開始,主題為「城市大眾運輸之新闢路線規劃與時空載客量推估決策系統」,是運用資訊技術結合地理和交通的跨領域研究主題。林寰鐸會想研究這個主題是因為國高中時上下課常需要搭公車通勤,然而台南公車系統並沒有想像中完整,因此想建立一個更完善的輔助系統,讓之後在規劃公車路線時能有更好的參考依據。要建立一個完整的公車系統其實沒有想像中簡單,除了現有的路線複雜之外,也需要蒐集問卷來調查居民的需求、估計人流量、考慮區域特質、學校、公共建設等等,透過程式模擬觀察新增路線後的成效,同時也要考慮會不會排擠原有的路線。另一個問題是,因為與政府合作,資訊不太容易取得,像是這個專案中台南公車資料沒有開放,因此需要常常協商或是等待申請(實際案例故事?),且因為台南公車系統其實是由很多小公司所組成的,資料整合上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不過,努力是有回報的,林寰鐸分享到 : 台南的馬路是網狀的,在建立好系統之後將它和芝加哥的路網輔助系統比對,結果證實自己所做的系統是真的可以執行並提升效能的。除了與政府的合作,林寰鐸也與永豐銀行合作,利用地理資訊系統、machine learning來分析哪裡適合設立新據點。因為這些專題合作,讓林寰鐸對於都市計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除了公車系統外,林寰鐸也參加了各式各樣的比賽並且獲得許多獎項,包括ACM計算機電腦學會全球學生研究競賽總決賽第二名、交通部高速公路ETC 資料在交通管理之應用創意競賽第二名、國際會議ACM SIGSPATIAL 學生研究競賽第一名、以及科技部107 年度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不只比賽,林寰鐸的研究結果論文也獲得ICDM、PKDD、IJGIS、KAIS、Webconf...等接受率極低的頂尖會議和期刊所接受。對於林寰鐸來說,參加比賽或是投稿論文不只是在於得獎與否,而是在這當中驗證自己所學,知道自己能有所貢獻;而且在各項比賽中,他也能接觸到平常沒辦法接觸的資料以及數據,對於未來的研究很有幫助,更能觀摩他人的厲害之處、刺激自己邏輯思考的能力,這些經驗都是非常珍貴的。

跨領域的路上


對於林寰鐸來說,跨領域是 — 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一起來解決某項問題。他分享自己之前有兩個合作夥伴,彼此背景知識、專長以及個性都不同,因此在共事的過程中,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虛心學習各項不同的專業。舉例來說,林寰鐸分享參加ETC競賽的過程,那時候是跟都計系合作。他看到都計系的同學整理了很多資料,而且資料非常全面、知道如何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這是自己沒辦法做到的,也因此產生讓更加進步的動力。



林寰鐸特別感謝他的指導教授解巽評老師。解老師對於學生想做的研究都保持開放、樂觀的態度,非常鼓勵學生做想做的事情,也提供學生各項專題合作的管道與機會。林寰鐸也鼓勵學弟妹在大學期間多方嘗試跨領域相關的學習,用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別的領域,對於未來一定是有所幫助的。在課業規劃的方面,在大學期間盡量把能夠修的學分盡早修完,不僅在畢業前有更多時間可以準備專題、研究所考試,讀研究所時也能有更多時間來完成自己的企劃。林寰鐸閒暇時除了參加系上足球隊運動調劑身心,也會多看線上課程、追蹤新論文來更新自己的知識,唯有不斷精進,才能在機會來臨時發揮自己最好的表現。



1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