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就讀成大政治系的莞婷在大二因為修了三創與設計思維的課程,開始與「設計思考」結下了一段深刻的緣分,成為莞婷後來參與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跨領域專案與競賽的神兵利器,同時也是在各個不同領域之間共同的溝通語言。回顧過往參與的跨領域專案,大二的三創與設計思維及後續工作坊,大三一整年的DesignforTaiwan,大四的夏日台灣祭,碩一的第六屆跨界超越競賽、大專生農村洄游競賽、young 飛全球行動計畫,以及期間參加校內各個大大小小不同議題的設計思考工作坊,都成為現在在成大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就讀的養分,也讓莞婷從一個對於未來的職涯發展不是公務員或是當老師感到一成不變的人,如今用設計思考轉向使用者經驗設計來解決社會所面臨的問題。
敲門磚
不過故事的一開始也不是沒有經歷任何波瀾,在選了三創與設計思維的課以後,課程工作坊其中一位授課老師是成大建築所畢業的校友李易修,同時也經營一個規劃空間及工作坊的團隊叫「創空設計作坊」,就對參與的同學提出一起加入舉辦工作坊團隊的邀約。
此時的莞婷當下雖然非常心動,但是仍對自己的經驗或是能力沒那麼有自信,經過一番掙扎之後,認為「這麼難得的機會就在眼前了,而這個機會可能只有現在才有,不好好把握可能就溜走了」,硬著頭皮,忍著尷尬陌生的感覺,寄出詢問的訊息。後來雖然沒有加入團隊,不過也從李易修老師得到了許多如何在「設計思考」領域精進學習的管道及方法,成為莞婷後續參加各項競賽及工作坊的引導人,也讓莞婷選擇就讀以設計思考為核心的成大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繼續鑽研設計思考的能力。
能力兌現
隨著知識和實作經驗的累積,在就讀成大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的碩一的期間,和不同校之間同學一起參加了以使用著經驗為主軸的跨界超越競賽,以解決「 內科一般病房新手護理師筆記品質參差不齊 」問題為出發,發想設計規劃出一個筆記系統叫做「NuNote」拿下了台灣知名企業選出的仁寶超越獎、研華超越獎。
後來也帶領一群成大團隊成員參加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舉辦的Young飛全球計畫,成為全台灣入選的40個團隊之一,以剩食議題為出發,聯繫十個以上的國際組織做線上訪談交流,並且和組員一起討論,最後提出了媒合剩食提供方及需求方的線上平台作為階段性的解決方案,目前也正在和組員討論要以此項目作為申請創業計畫的走向。
過程中仍受到了以設計思考為核心的創產所上的幫助,尤其是莞婷的指導老師楊佳翰老師,也是在成大校內校外舉辦多場設計思考工作坊的專家,在參賽過程中給予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回饋。
跨領域反思
在訪談的最後莞婷也分享了她多年參與跨領域專案經驗的反思。「跨領域的必要性在於社會上的問題本來就是複雜的,如果想要妥善解決的話,勢必要有不同領域的視角來分析評估才有辦法找到根源問題並且有能力解決。」可是要如何做到跨領域團隊的這件事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團隊中都是來自不同領域的人,都以設計思考作為溝通的共通語言,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這樣的機率不高;第二種則是以設計師們先提出提案之後,再交由不同專業領域的團隊評估回饋也是另外一種跨領域合作的方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