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跨出國際,深入在地 採訪經濟系吳怡君

已更新:2021年10月19日

                                  撰文:張翠文

從香港到台灣,再從課堂到社區


當怡君跟我們說起在台南左鎮協助社區發展的經歷時,我們才知道:原來在她勇於「走出課堂」的背後,其實早就有過「出走」的經歷。


身為香港人的怡君,因為想要看看更廣大的世界,於是毅然選擇飛往台灣南部的國立成功大學就讀, 並於大二時修習了「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這堂課。而後,課上的同學受到課程啟發,想要嘗試更多課外發展的可能性,於是號召怡君與其他人共同創立了「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團隊的成員們不僅自發性地深入台南左鎮,與社區共同舉辦葛鬱金節、月食祭——或在社區內策劃展覽、或就中負責場景布置以及規劃社區導覽——在這之後,還申請了「109年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隨著百年前來到台灣遊歷的湯姆生的腳步,一同踏查並深入瞭解台灣這片土地。





談及這些經歷時,怡君說,她覺得深入社區並且與社區協辦活動的經歷,與其說是在幫助社區,毋寧是與社區居民在互動過程中,雙方都獲得新的一次自我觀看與反思的機會。例如在葛鬱金節活動準備期間,就可以感受到原來出外打拼的遊子們紛紛回到家鄉,並且找到對於社區的歸屬感。而怡君想要參與團隊並且深入社區的理由,正是因為對人間溫暖的感動,無論是社區居民的努力、人情味以及樂觀的態度,都是非常珍貴的。









跨域中的專業,專業中的跨域



就讀經濟系的怡君,在團隊中所擔任的角色是掌管財務。然而怡君卻說,雖然經濟與財務管理、會計屬於類似的領域,但仍非她所學與專長。經濟系本身屬於社會科學,主要是在研究人的行為,而非金錢上的管理。因此在參與團隊活動之餘,她仍積極學習,除了會計與財務管理方面的知識外,也善用經濟系的專業背景,用以分析文化活動的效益。



除了專業的技術能力外,怡君認為,在參與社區活動後,她的溝通能力及與團隊合作的能力也提高許多。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和自己的隊友進行反覆協調,亦要和社區人士多次確認與溝通,傾聽他們,而這些經驗都讓她溝通力大幅提升。從組織的成立再到活動的展開,怡君說最要感謝的,是建築系簡聖芬老師以及都計系張秀慈老師,兩位老師給予了團隊諸多寶貴建議,並提供指導。




跨域之後


在經歷了這些活動,並且擁有跨領域的經驗後,怡君說除了與人溝通、共事的能 力有所提升外,更能實際檢視並運用自己的所學所長。怡君坦言,在參與活動之前,並不清楚「經濟」本身的功能,但在經歷過了一連串的活動之後,她清楚了解到自己的專業也能夠運用在分析活動的效益上。這讓怡君能更有目標的學習,甚至也開始著手與團隊夥伴一同規劃如何透過成立工作室或駐點社區的方式,將團隊精神一直延續下去。


怡君想對有意參加團隊的學弟妹說:「要一邊做一邊思考自己為什麼要做,並且不要害怕溝通,最重要的是,當所有事情都牽涉到社區利益時,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6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關於她、不分系與專題研究

撰文: 都計系 李浩廷 疫情期間,我們嘗試用Google Meet 採訪,各自身處的距離遙遠,反而讓線上訪談的方式格外輕鬆,雖未曾謀面,卻能像朋友一樣地談吐。 郁婷剛進入成功大學時就讀企管系。出自於對創作與美學的嚮往,她毅然決然轉系至不分系就讀,她認為不分系有修課高度自由,又能彈性安排學習時間,很適合她嚮往的跨領域學習。她一直都謹記在心,不分系的學習自由不是如空氣一般理所當然,而是要有理想目標,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