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地方重新注入活力 採訪都計系 林宏翰

目前就讀都計系大四的宏翰,從小跟著父母走遍台灣大大小小的鄉鎮、了解各個鄉鎮的特色,這也使他對台灣這塊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因此,宏翰在大二下修習了由都計系張秀慈老師開設的「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在課程中,張老師帶著學生們前往台南、高雄等泥岩惡地地質區域,與惡地在地組織共同協力,發展導覽與活動設計。課程結束之後,許多同學認為成果沒有被延續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就於是找了幾位有開設跟社區規劃相關課程的老師、聚集對地方創生有興趣的同學,開一個分享會,分享自己在課程中所學到的、對於地方創生的看法,於是NCKU BEST(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Badlands Empowerment Student Taskforce, 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就此誕生了。



多樣的角色


宏翰在 NCKU BEST 團隊中扮演的角色非常多樣,對外負責跟社區的人及其他合作邀約的人溝通;對內則負責尋找相關的社福計畫、分配夥伴們在計畫上的職權工作,同時也思考團隊未來前進的方向。宏翰主要希望能讓團隊成立工作室,持續地幫助社區去推廣文化活動,透過發展地方文創產品、改善社區建物、規劃遊程、策劃展覽等等方式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

「我們會以地方規劃的顧問角色進入到社區,輔導在地業者轉型,理論上我們和社區有共同的目標,應該可以好好合作,然而實際上卻不一定。因為每個團隊都有自己專注想完成的東西,社區及在地業者可能會有事情走樣的擔憂。宏翰認為,之所以會有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團隊的曝光度不足,使社區難以對團隊產生信任感,加上社區把他們誤解成是志願性的服務隊,希望團隊單純提供人力就好,而非提供永續的商業模式上的提案。

對宏翰本身來說,在和社區溝通時,常會因為學生身份的關係,能力和發言權受到質疑,在經費規劃方面時常和社區有溝通上的困難。除此之外在申請計畫時瑣碎的行政流程及文件書寫也常常讓宏翰心力交瘁。幸好有張秀慈老師、簡聖芬老師可以提供預算、空間規劃和時程安排的建議,同時老師們也協助媒合各個專家替團隊解惑。地方創生的前輩,在和社區溝通上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甜美的果實


如同農夫辛苦的耕耘,為的就是在往後收穫甜美的果實。儘管過程中,團隊成員也偶有矛盾,但最後總是會找到彼此之間的共識,並肩前進。而至今NCKU BEST團隊也收穫了不少的成果,像是跟台南左鎮的公館社區合辦第一屆的葛鬱金節,透過展覽的形式推廣在地農作物;一起完成了壯遊計畫,從台南跟高雄市區走到高雄的最深山,了解各地的各個社區的發展現況;在剛結束的月食祭,設計了一場浪漫的法式鄉村晚宴,透過精心設計的燈光布置,讓民眾在吃飯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不同氛圍,對左鎮也開始有不同的想像,食月祭參與的人數超乎預期,也得到很多正面的評價,讓團隊很有成就感。

引路人


我們詢問宏翰對於跨領域這件事情的看法,他真摯地告訴我們:「跨領域合作這件事情本身是未來工作的趨勢,比起讓我再去學習那些未知的領域,不如請在各領域已經有所專精的人來幫忙,讓整體的效率提升。」至於如何培養這樣的能力呢?宏翰也不藏私的和我們分享他的經驗:「我覺得心態是最重要的,要一直有一個開放式的心態,主動跟不同領域的人接洽了解、去思考什麼是自己想透過從這些人來學習的東西。只要有這個心態,能力就會有所提升,所謂的『能力』不單是指自己個人的專業能力,而是如何跨領域合作的能力。因為在各個領域都會有些接觸,當我們能在各個領域都學到一些什麼,就有領導能力就可以去管理整個團隊,讓團隊的運作更好。



不過前提是自己本身必須先具備一定的能力,同時有一定的自信、走出舒適圈跟其他人合作。」


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