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跨越「老」的想像 採訪不分系陳子涵 

「許多人或許都曾像我一樣,覺得老人家可能難溝通,很固執,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修課的關係,我得到很多忘年之交。」現在就讀不分系大四的陳子涵,在大二時選擇進入不分系,為了成為「最熟悉高齡議題的大學生」。曾修習老化與生活跨領域學分學程及老年學研究所課程,在製作第一個不分系的專題時,走訪台南許多長照機構。到專題二時,她發想出長者共餐、供餐制度,對「老年」概念從發散逐漸收斂,「我覺得這都是因為努力加上機會,我真的很幸運。」子涵不斷笑著強調自己是個很幸運的人,「是理想與目標喔,不是夢想,那不一樣。」她搖搖手強調著。


由「心」出發

出身彰化的陳子涵,由奶奶一手帶大,兩人的感情十分緊密。對高齡議題的興趣讓她開始了在成功大學的探索之旅,旅途中發現身邊同齡的人對「老」這項議題沒有概念,更遑論主動關心。「我時常在想,當我老了之後,想住在哪裡,我也喜歡和奶奶分享。更希望奶奶可以住在她喜歡的地方、用著喜歡的東西、過著想要的生活。」對於轉入不分系,家人給予全部支持,「我父母完全信任我,甚至以此驕傲。」陳子涵也沒有讓家人失望,專題成果更吸引了天下雜誌主動採訪。


不分系不是給想要輕鬆的人


對於不分系,陳子涵有具體的想法:「不分系的課表自由,但不是給想要輕鬆的人來唸的,更不是給沒有目標的人。」翻閱她的歷年課表,曾修過機械系教授張怡玲開設的「性別與科技講座」,還有醫學系、老年所、物治系、不分系的課,在不同學院、不同科系中摸索出真正的方向,同時完成老化與生活跨領域學分學程,更因此種下專題的種子。

Aging ,Caring, Foresight

陳子涵在大二時開始製作她的第一個專題,「Aging ,Caring, Foresight」。她實地走訪台南長照機構,發現「有些地方其實很封閉,自己也不想住在那裡。」她擔心專題一的結果無法被系統化呈現,所以開始培養表達與文字書寫的能力。「無論老師有沒有要求,我都會把每一次拜訪機構後的心得記錄成一千字的文章。」經過系統化的整理,完成一本厚重的專題紀錄。「我覺得這是對專題的一種尊重,而且顧及利用拍攝方式會牽扯到隱私權,文字紀錄也同時是自我思考消化的過程。」


以設計思考出發,跨領域學習


當總共十五學分的老化與生活跨領域學分學程進行到剩下三學分即完成時,升上大三的陳子涵著手開始處理專題二,「Elderly User Experience」。在老年學研究所教授劉立凡與黃世銘建築師的協助之下,以設計思考出發,延伸與實踐高齡創意論壇課程之合作結果。專題目標為邀請長者共煮,推動正向的心理狀態,她更與同伴們一起設計餐後學習活動,以減緩長者身心因老化而衰退、增進參與互動、運用資源與問題解決及促進成長發展。


「我以尊重為原點,透過使用同理心地圖、使用者經驗旅程地圖、服務藍圖及腦力激盪產生新服務藍圖。」她了解到雖然政府投入經費在高齡者共餐上,但較少相關研究,利用這次專題學習到不同領域的觀察方法,如設計領域,並如《銀光經濟》書中所說,無論是策略、產品都應以「同理心」為出發點。陳子涵一言一語中都無處不顯露著她的同理心,身體力行。

活絡的高齡社區

左鎮是台南的高齡社區,與其他高齡社區不同的是,老人文康活動特別活絡。「你會發現即便是聽力不好的長輩,或是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配合度都很高。他們把我們當作新朋友,甚至還請我們在活動後留下來吃飯。」子涵興奮的說著,回憶的時候眼底都含著笑意,開心的語氣宛若浮現了當時的場景。

老師們是一座座燈塔

「在執行專題的時候,無論是陳恒安老師、陳麗光老師、范聖育老師以及劉立凡老師都像是一座燈塔,指引著我方向。」陳子涵更特別提到王育民老師給予她的資源和極高的包容度,讓她能走在更寬廣的道路上,她的目標更是想成為開設「性別與科技講座」的機械系教授張怡玲那樣溫柔而理性的人。一路上從發散思考去了解高齡文化在食衣住行上的不同,到收斂聚焦於「食」,與夥伴們共同提出供共餐的想法,陳子涵收割了文字應用、統籌活動的能力,更擁有了老年學相關知識,成為真正跨領域人才。

用實力打破規則 對於成大不分系必修 「跨領域問題導向專題」


老師們建議同學應修畢需要學分,具備足夠知識後,再執行專題,不建議同學在大二或是更早的年級就開始製作。然而,陳子涵在大二便開始大量修習老年所及老化與生活跨領域學分學程,經過深思熟慮後,與課堂上的同學組成專案小組,在大二下一起完成了第一次專題,成果豐富也打破原有規定。「我想要給從大二就想修專題的同學們一些建議,第一,培養資料蒐集的能力。」她在執行專題期間時常待在學校圖書館,「資源有限,一手資料不易取得。透過前輩的貢獻,一開始先利用模仿的方式,再逐漸轉為自己的想法。」此外,陳子涵每一個月都會閱讀一到兩本課外讀物。「第二,不要都只是不切實際的想法,需要去思考這份專題該如何去實踐。」理論與知識為學校教育我們的果實,如何實踐去採收則為更重要的事情。「第三,應有相當口條能力。」陳子涵說流暢的口條才能讓大家知道自己想要做甚麼、怎麼規劃,以及預計產生的影響。經過一點一滴的累績,才讓她總是在團隊中擔任統籌領導的角色。這些都是在不分系專題中學到的事情。「不要對任何想法有侷限,一如設計思考該是一種工具,而非限制。想得多,不如實際去做。」因為課程與專題,陳子涵拋棄過去對「老年」的既有印象,以新的思維去考量未來銀色世代的發展。



4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關於她、不分系與專題研究

撰文: 都計系 李浩廷 疫情期間,我們嘗試用Google Meet 採訪,各自身處的距離遙遠,反而讓線上訪談的方式格外輕鬆,雖未曾謀面,卻能像朋友一樣地談吐。 郁婷剛進入成功大學時就讀企管系。出自於對創作與美學的嚮往,她毅然決然轉系至不分系就讀,她認為不分系有修課高度自由,又能彈性安排學習時間,很適合她嚮往的跨領域學習。她一直都謹記在心,不分系的學習自由不是如空氣一般理所當然,而是要有理想目標,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