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會找上門的時候
2019年,在成大化工系張鑑祥教授及陳宇楓博士的帶領之下,由四位醫學系學生林韋辰、李姿瑩、蔡典均、吳承儒及三位化工系學生楊寶鳳、林妤臻、鄭家昕所組成的成大學生團隊參加於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舉辦的生物分子設計競賽(Biomolecular Design Competition , BIOMOD),以「以DNA作為一種雙極性的藥物載體」為主題奪得銀牌獎。
「以DNA作為一種雙極性的藥物載體」這個主題實驗主要是探討如何將DNA做為藥物載體(裝載運輸藥物的物質)——利用DNA的專一性,將抗癌藥物大量釋放到癌細胞,達到「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能減緩對一般細胞的傷害」的目標。
林韋辰說,那時候會參加BIOMOD主要是因為學長的介紹和推薦,了解過後覺得會是一個十分新奇的體驗,再加上因為課程安排的關係多了很多時間可以去嘗試新事物,所以就接下了總召的重任。
「一開始在著手這個任務的時候,其實很多東西都不懂。身為總召你什麼都要會,除了做實驗之外,訂飯店、安排行程等都是總召需要協助處理的部份。雖然工作很瑣碎,有些也不難完成,但最主要也最累的事情就是跟學校申請經費。學校為了謹慎控制經費流向,學生要申請經費時必須寫幾份公文呈交,將經費如何使用一一說明。因為沒有寫公文的經驗,一開始在改公文、擬定參賽計畫、擬定題目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及心力,如果有寫不好的部分,公文會被退回來,這樣來來回回也改了不少次。在寫公文的過程中反而覺得教室是一個避風港呢!」
雖然如此,林韋辰表示他還是很感謝學校的幫助。當時團隊要跟教育部申請一筆二十萬的經費,因為種種原因差點申請不到,後來學校及時幫忙把公文呈給教育部,才讓他們順利地拿到經費。另外,林韋辰也感謝張俊彥院長鼎力相助,讓團隊自由使用核心實驗室,計畫也才能夠順利進行。
跨領域對未來的幫助
雖然團隊成員的背景都差不多,然而林韋辰表示,過程中還是多多少少有些爭吵。參賽需要準備的事情很多,也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但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做,課業壓力也越來越重。身為總召,上需承擔師長的關切以及詢問催趕進度,下需面臨組員的時間安排問題,常常蠟燭兩頭燒。面臨壓力的時候,林韋辰常常告訴自己和隊友們,既然已經決定要做了、也報名了,要比賽就只能好好的把這些事情做完。
縱使面臨許多挑戰,林韋辰覺得,真正重要的是在比賽過程中,大家都有去嘗試自己原本不會的事情。例如架設網站、寫程式,做動畫影片等等。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開始發現其他領域的好玩之處、發覺自己不同的興趣,並在比賽結束後主動繼續做更深入的學習。
林韋辰說 : 其實當初會想走跨領域方面的學習,是因為知道自己有些空閒的時間,不想浪費。走著走著發現,跨領域不但有趣而且—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專注在某一領域太久而沒有踏出去學習其他知識,會覺得眼界好像真的變窄、也有了限制;有時候以為自己懂很多,但是其實對外面的世界還有很多自己不了解的地方。林韋辰又說 :「在比賽過程中,開始每天編寫程式碼,才發現自己其實也還滿喜歡思考程式碼該怎麼寫並且完成它的過程。如果沒有這個契機,我也不會發現自己對一些醫學外的東西是也滿有興趣的。雖然沒有說學到很專精,但是我覺得每一個領域都懂一點,對於將來跟不同人的合作都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