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就讀成大都市計畫學系的政澤,由於觀察到高中生的生活型態難以了解大學科系的實際樣貌,在大學時期曾多次參與大學生活體驗營,希望藉由營隊能夠幫助高中生對大學生活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從一開始的活動部員到活動部長慢慢累積經驗,政澤最後擔任了總召集人的職位。
透過參與大學生活體驗營的經驗,政澤不但認識了來自不同科系的人,一方面拓展了人際網路,另一方面也體驗到了跨領域溝通的技巧。
面對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成員背景大不相同,沒有像科系營隊、學校友會等對系所與母校的情感連結,政澤認知到必須要有共同的目標,才能夠讓大家產生向心力。除了讓高中生可以更加理解大學的共同目標,政澤更在招集活動夥伴時,認真地詢問了大家個別的需求,並且將大家不同的需求融合成一個共同的主題,讓參加的人除了達到共同目標以外,也能從中滿足自己的需求。在參與者科系不同的情況下,政澤也盡量透過提升處事的精準度,讓營前、營期的訓練能夠及早結束,因此在體驗營結束後,也得到了關於效率與效益方面的正向回饋。
體會不同領域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積極尋求跨領域的意見
政澤在碩士時期,研究領域與都市人口相關,考慮到全球面臨高齡化的現象,因此擔任失智移居社區規劃設計課程的助教。同年暑假在加拿大參加國際研討會時,教授決定籌辦與高齡設計規劃相關的工作坊,並且在屏東縣竹田鄉落實。而政澤負責協助課程設計,工作坊的各項安排,包含與在地關係人見面、盤點在地權益人關係網路等,並實際帶學生在當地進行調查。由於參加課程的同學,有一半來自香港理工大學,另一半主要來自成大都市計畫學系,雙方根據自己的專業,在規劃的觀點上給予對方許多不同的意見。都計系的學生提出了對路網層級、植栽遮蔭配置、照明上的建議,而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則提出設置感測器,測量車速、人流,了解需求量的想法。而經過這次的工作坊,讓政澤深刻體會到不同領域看待事情的角度的不同,也讓自己在日後提出決策時,反思自己思考的面向是否太片面,也會更加積極尋求不同領域的人的角度。
理解不同的視角,促成好的交流
在經歷了這麼多跨領域經驗後,政澤也提出在跨領域合作中重要的要素--同理心。跨領域合作中,必須要可以理解不同視角的人,接受別人挑戰自己的邏輯架構,才能在產生碰撞的時候,依然可以順利並且有效率的合作。而在研究所時,政澤曾到老年所修課,希望能夠更加落實以「人」為本的視角。在修課過程中,不論是授課教授以及所上的同學,都非常樂於了解不同領域的思考方式,也因此雙方能夠促成好的交流。此外,政澤提到在過去擔任助教,協助舉辦工作坊的時候,指導教授趙子圓教授,給予他很大的空間去做工作坊設計,與在地人接洽,讓他有機會實地與陌生高齡者相處,從最一開始的接觸到讓對方產生信任感,最終到讓對方願意敞開心胸讓他認識整個社區,藉由對方的視角深入的理解現況後,才能夠讓規劃更加貼近對方需求。
給想跨領域的同學建議
政澤提到自己曾經是個內向的人,在系所營隊上台表演時曾感到非常不習慣,但投入大學生活體驗營,讓他更加理解到在這個世代,我們需要具備能夠跨領域、融合多個視角的需求,才能夠更加貼近這個社會的需要,洞悉別人的所需。
在第一次離開系上參與專案或活動時,得到的體驗或回饋不一定會符合想像,但是那些挫折會讓你更理解,未來要如何在跨領域的場域展現自己的意見,以及要用怎麼樣的角度切入才能讓不同領域的人理解、接納你的意見。因此不要卻步於舒適圈,在習慣跨領域合作後,也可以嘗試將自己從合作的角色,培養成領導的角色,將自己的意志和理念清楚地傳達給大家。
Comments